【登山知識】什麼是LNT無痕山林?七大準則一次看懂!


Knowledge •   May.28 2020

槍岳表銀座縱走

Hi!大家好,我們是卡波!今天想跟大家分享「無痕山林運動」(LNT=Leave No Trace)。目前無痕山林的概念在台灣還沒有很普及,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?因為過去的登山經驗,從初階的合歡北峰,至有難度的大小劍紮營點-油婆蘭營地,都充斥著人們從都市帶入山林的垃圾。這些垃圾已經帶給台灣山林很嚴重的環境破壞,因此希望可以撰寫完整的LNT文章,分享給更多人知道。

【1秒鐘工商時間】文章開始前邀請各位讀者加入我們的社群頻道,給予我們鼓勵,謝謝!

v點擊追蹤卡波 Instagram
v點擊訂閱卡波 Youtube 頻道
v點擊成為卡波LINE好友
v點擊加入卡波 Facebook 粉專

必看:【合歡山行程】合歡北峰單攻。下山爽泡野溪溫泉
必看【雪山行程】雪山主東峰兩天一夜│初學者首登百岳推薦

槍岳表銀座縱走

讓我真正開始意識到LNT無痕山林,是2019年7月我跟陳先生去日本爬槍岳表銀座縱走的時候。我們實際上在山上爬了四天,不誇張沿路幾乎連一張衛生紙、一張糖果紙都沒有看到,且此條路線有多達十多間的高山山屋,這些山屋裡面也有販賣機,但有在山屋內設置立牌,鼓勵大家將垃圾自行帶下山。所以垃圾桶僅收回收罐頭,不接受一般垃圾。

反觀台灣的山屋廁所,即便已經貼了提醒標語,仍可以在糞坑裡看到一堆隨手丟棄的衛生紙…..

我認為日本的登山文化相較台灣成熟,即便是平日都很熱門的登山路線,大家也懂得維持山林與人類之間的平衡互相尊敬,很希望未來台灣也能有更成熟的登山文化,不僅是登山環境大家懂得將不屬於山林的物品帶下山,更是山友與山友之間的尊敬與體諒。

大天莊

無痕山林,顧名思義就是「不留下任何痕跡在山林」,大部分的認知就是人為垃圾,但其實無痕山林(LNT)有更深遠的含義與準則定義,以下會跟大家分享七大準則。那如果看不下去的山友們,請務必一定要記得「垃圾不留山林」,並且多多分享這個觀念給身旁的山友們!

以下無痕山林七大準則,是參考「台灣山林悠遊網」,我會做整合並加入個人經驗與想法分享。

日本宅急便行李

▲事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

在進入自然環境前,事前規劃與準備是基本的。不管是跟商業團還是自組團,針對前往的路線做事前規劃是很重要的,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意外會發生,當意外發生的時候只有自己能救自己。

做好登山規劃,意指不管是跟商業團抑或是自組團,都需要對即將踏上的登山路線有所了解。當你對路線有充分了解的時候,才能即時做出相對應的措施。

事前能夠做哪些準備包含「做好登山計畫」、「衣物及裝備的考量」、「食物的準備」、「隊伍的組成及風險管理」。

登山食物
photo by basecamp

1.下載GPX離線地圖:有了GPX離線地圖,可以確保自己走在「正確的航跡上」,減少迷路的可能性。以前我剛登山的時候,都有「隊友去過阿,跟著隊友走就對了」的念頭,鮮少對登山路線做功課,但登山久了以後,發現時不時會看到社團或新聞有「隊友落單迷路」、「登山迷路警消救援」..等資訊,因此隨時下載GPX離線地圖,也是一種對自己性命的保障。

離線地圖可至hiking book健行筆記等網站搜尋下載
相關新聞:4個家庭登塔曼山2家迷路 桃園搜救隊18小時全找回

2.蒐集健行路線的相關資料:事前上網查閱健行路線的遊記,有助於判別會遇到的地形及狀況。健行路線會遇到的路況有百百種,像有些郊山需要拉繩攀爬、有些百岳會行經斷崖,如果沒有事前上網做相關功課,便貿然答應朋友爬山,不僅與自己期望會有所落差,也有可能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。

然而攀登過夜行程,也需要特別注意水源,像如果多天沒下雨,山屋可能就會缺水,這時候就需要背水上去。通常可以至國家公園的粉絲專頁,或是在登山社團發文詢問近期有登山山友水況如何。

推薦登山社團:台灣百岳之美登山健行自組隊登山借問站

3.衣物及裝備考量:高山天氣變化大,沒有攜帶適合的衣物與裝備,等同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中。剛開始登山的朋友,想必會對於穿著很困擾。由於高山天氣變化大,因此「洋蔥式」的穿著是很重要的,完全無法一件衣服打天下,像是只帶一件單薄的T-shirt或是一件牛仔褲就要去爬百岳,只要一下雨,你就有可能因為失溫而喪命!

以我自身舉例,我登山都會攜帶羊毛衣(吸濕排汗)、羽絨衣(保暖)、軟殼衣(視情況攜帶,可行進間穿著)、風雨衣(下雨可防水在雨中行走)、登山褲(吸濕排汗)、綁腿(下雨防止鞋襪濕掉)、羊毛襪(保持雙腳溫暖)、保暖手套(保持雙手溫暖)、羊毛帽(避免吹風高山症)。且也會穿一備一,多準備一件褲子衣服及襪子,避免身體濕了可以替換(比如說不小心掉到水裡?)

推薦閱讀:登山健行時的洋蔥式穿法
相關新聞:爬玉山「只穿薄外套好冷」連環叩…救援隊身心俱疲網罵翻

4.食物準備:依據行程所需熱量,攜帶適當的食物,切勿貪心帶太多遺留在山上。
剛開始登山初期,有時候一團大到10幾20人,也是一起煮。共煮有個風險是,你很難抓剛好的食材數量,因為每個人想吃的料不同、量也不同,往往會有剩的廚餘你要背下山。所以後期揪團去爬山,我們都喜歡各自準備,歡迎互相分享。以2-4人一組為單位準備食物,如果你吃膩了,再互相交換分享,量也較好控制。另外建議食物、果皮、垃圾..等,可以攜帶密封夾鏈袋鎖住氣味,才不會被山上的動物給叼走,影響他們的飲食習慣。

推薦閱讀:【登山食物】登山行進間吃什麼行動糧?

5.隊伍的組成及風險管理

隊伍組成概念我認為滿重要的,因為社群蓬勃且並不是每個人身邊都有可以爬山的朋友,所以大部分的人可能也都是透過網路揪團就一起去爬山。但這就會有一定的風險,要如何降低風險有以下幾種方式:

  • 選擇適合自己的行程。
  • 了解該健行路線的相關資訊。
  • 要有最壞的打算,隨時評估撤退。
  • 主動了解團員的登山經驗,避免遇到雷隊友。
  • 團隊中有合格嚮導,或是熟稔路線的山友。

如果可以的話,盡量以小團制為主,也可降低吵雜的音量及對環境生態的影響。如人較多盡量分小隊活動及分算休息區。

香港狐狸健行

▲在可承受地點行走露營

踐踏會破壞植被的生長,並造成土壤侵蝕與地表的流失,因此請在已規劃好的步道及宿營範圍內活動,避免破壞步道及營地周邊脆弱的植物及地表;不走捷徑,並儘可能留下最輕的足跡。

1.行走時注意事項
在既有的步道、步道口、露營區等已建置好的區域內活動及休息。縱使步道泥濘或潮濕,也請行走於步道上,避免走在步道邊緣而造成步道面積加寬,或泥濘範圍變大;在沒有步道的區域,若必須穿越沒有鋪設步道,進入自然度較高的荒野地區,請選擇岩石地、沙地、碎石地及雪地等較堅硬的地表行走,以減低對植被及地表的傷害與侵蝕。除此之外盡量請將隊伍分散行走,以避免新的步徑形成應儘可能避開稀有動植物棲地、復育區等環境脆弱敏感地區;若一定要經過,儘可能讓腳步落在破壞性最低的地方,並請隊友依循前一位隊友的步徑行走。
2.露營時注意事項
  • 使用現成的營地,運用露營場、遮蔽處等完善設施,以減少對植被的破壞。集中並儘量縮小帳棚、背包、煮食區等活動範圍,避免造成露營區以外新的土壤裸露區域。將睡覺地點與煮食區分開,以避免野生動物的干擾或攻擊。(這點如果是下雨有點困難)
  • 不要影響或傷害營地周圍的樹木,折斷樹枝、釘釘子、纏繞鐵絲、刻字等行為,除了會留下醜陋的痕跡外,樹木也容易遭受病蟲害的侵入;如果需要綑綁繩索,應使用軟墊保護樹皮。

備註:在山上隨身攜帶軟墊有點困難,我認為可以使用落葉替代

  • 在沒有現成露營地時可以怎麼做,尋找較大面積的岩石、碎石或其他堅固的區域,作為煮食區及睡覺地點。儘可能保護環境脆弱之區域(如植被生長、生物活動、土質鬆軟等區域),因為地表可能需要經過很久的時間才能恢復原貌。
  • 請避開重要動植物棲地、復育區等環境脆弱敏感區域。搭帳棚前,應先觀察營區周邊是否有鳥巢、腳印、糞便等明顯的動物活動痕跡,請選擇一處看起來安全,較不會影響野生動物的區域。
  • 可穿著涼鞋、布鞋、平底鞋等軟底鞋,並儘量集中活動區域,讓輕微受創的地方有復原的機會。

備註:穿著鞋款應視行程而定

  • 在荒野地區露營時,若有二個以上的帳棚,請分散帳棚搭蓋區域,以減輕對植被及地表的傷害。

備註:我認為這點有點難度,因為當一個地方人太多,自己可以做到,但不能免強別人移去其他地方。

無痕山林

▲適當處理垃圾維護環境

不當的遺留垃圾一直是個很大的問題,我甚至在合歡北峰上撿過使用過的氧氣瓶、在小溪營地及油婆蘭營地看到滿地遺留的衛生紙,至今令我印象深刻。

我一直在想海洋裡的生物已經遭受污染,海龜、鯨魚的遺體打撈起來剖腹都是一堆垃圾,會不會有一天這樣的生態浩劫也延伸到山上?發現在路邊死了一頭山羊,剖腹後發現體內都是煙蒂。

1.帶出所有攜入的物品

離開露營地、休息區前,請將垃圾(如煙蒂)、食物、廚餘(果皮、麵條、蛋殼、貝類等有機垃圾)都帶走。這是每位造訪自然的人都應具備的責任,避免留下會發臭的食物,因為這可能會吸引野生動物好奇,造成牠們翻找或食用。
前陣子便有雪山翠池滿地煙蒂的消息,老實說看到真的非常難過,隨手將垃圾帶下山不過是舉手之勞之事,為何有思考及自主能力的我們卻做不到?一定要等到事情無法彌補後,才會開始感嘆與後悔嗎?

相關新聞:雪山翠池山屋外滿地菸蒂 山友痛心

不要用火解決垃圾問題,金屬箔片、塑膠罐等均不能完全燃燒,況且燃燒可能會吸引野生動物的注意或造成牠們的恐慌,嚴重甚至會造成森林大火。

相關新聞:驚!台灣每年平均發生41起森林火災,文中表示發生火災最大宗原因是人為用火不慎,顯示多數森林火災仍是可避免的。

不要掩埋垃圾,因為野生動物會翻出它,或在風吹雨淋後,垃圾會外露。建議攜帶塑膠袋去裝自己跟別人的垃圾。避免沿途留下人為的痕跡及記號,可使用地圖、指北針或衛星定位儀來定位定向,取代沿路的路條,太多的路條除破壞景觀,也可能限制樹木的生長與健康。

2.排遺的處理方式
我自己爬山三年多真的很少在山上大號,只有奇萊主北跟南湖大山兩次,但這兩次剛好山上都設有廁所。如果沒有廁所的話,山友通常會自備「貓鏟」,在想要大便的時候用貓鏟挖出貓洞,在洞裡排遺,土壤中的微生物會分解大便。

在排遺前的地點選擇滿重要的,選擇偏僻、不要太接近營區且遠離水源的地點,用小手鏟挖掘深約15-20公分的洞,過程中請依土壤層大致分上、下層擺放,掩埋時再依序回填。

推薦文章:【戶外Fun小物】貓鏟

滿月圓國家森林步道

▲保持環境原有的原貌

儘可能保持造訪地點的原始風貌,不任意改變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,也不取走任何物件,像是摘取路邊野花。這裡也建議背包、帳篷、靴子及鞋底保持乾淨,因為也許這些泥巴土壤可能會夾帶種子或動植物。

【登山知識】什麼是LNT無痕山林?七大準則一次看懂!
photo by柯玟曲

▲降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

用火的疏忽往往危急許多自然區域,除非必要儘可能減少火的使用,並以效能高的器具煮食及照明,降低對環境的衝擊。

我也有參與過在野外生火過,幫忙朋友找乾木柴在野外生火,那時還不清楚無痕山林的觀念,也不知道生火可能會對環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。我也想過為什麼在野外不能生火?古人在不發達的時代不也是鑽木取火嗎?為什麼我們不行。但換個角度想,古人鑽木取火是因為他們沒有比較高的技術與科技,而當我們有更好的工具及方式,可以維護大自然,何樂而不為?在山上我們可以使用爐具,不僅煮東西很快、輕鬆也不會留下炭火痕跡或燻黑的石頭。如果真的要生火取暖,我覺得也可以使用焚火台,不使火焰與土地作直接的接觸。

推薦影片:2/3-4雪山369山林大火真實影像紀錄

香港狐狸健行
圖/daniel196040

▲尊重野生動植物

自然環境是各種生物的家,應尊重並儘量不影響牠們的生活與習慣,不餵食、不破壞、不侵犯,讓牠們可以在山林裡繼續繁衍、茁壯。

1.有距離的觀察及欣賞

請留在步道、平台上或更遠一些的觀察區,以望遠鏡、長鏡頭相機觀察,如果動物對於你的出現有所抗拒或驚嚇,請再離牠更遠些。愈大型的隊伍愈容易對環境造成影響、傷害,並驚擾周邊的野生動物,所以請儘可能讓隊伍規模小一些,或分成小組,將對環境、野生動物的影響減至最低。

2.與野生動物的互動

  • 不要追趕、捕抓野生動物,或為了照相而打擾牠們,尤其是夜間觀賞及攝影的光害,可能會造成野生動物的驚嚇。
  • 避免快速移動或眼睛直視野生動物,以減少對野生動物產生侵略感。
  • 如果野生動物正在移動,請離開或繞過牠們的行進路線,或等待牠們通過後再走。
  • 快速通過具危險性的野生動物棲息區域,如熊、山豬等動物經常出現的區域。
  • 降低在晚上健行的機率,以避免大型野生動物或夜行性動物的攻擊。

小溪營地

▲考量其他使用者

前陣子加羅湖因登山客過於吵鬧,在登山靠北大小事的社團鬧得不可開交,甚至有山友被肉搜出來。登山是個很享受的運動,在享受山林帶給我們喜悅的同時,也請大家務必要互相尊重,才不會雙方都覺得很掃興!

1.尊重他人並互助合作
有些人喜歡獨自造訪山林享受寧靜與孤寂,有些人則選擇結伴同遊。請尊重彼此的選擇,無論在行進或宿營時,都儘可能不要影響或打擾到其他使用者。應與其他使用者或團體維持合作互助的關係,畢竟在未知的自然環境中,經常需要彼此的協助與扶持。
2.降低對他人的影響
選擇路旁的石頭或空地休息,如果植被濃密或容易壓垮時,請選擇步道上較寬的地點休息,並讓其他人可以通過。盡可能在遠離步道和遊客的地方紮營,儘量降低對他人的影響。
3.讓自然的聲音展現

避免使用太亮的燈(夜晚)、收音機、電子遊戲和其他干擾設備,或選擇使用耳機。儘可能降低音量,避免太吵雜的戶外活動,尤其在夜晚和偏僻的地方,更要顧及其他使用者的感受。

以上就是這次對無痕山林觀念的分享,希望大家會喜歡,也多多分享給所有登山的好朋友喔!

如果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至我們的粉絲專頁或IG小盒子私訊我們,都會抽空立即回覆,也歡迎追蹤我們給予我們更多文章創作的鼓勵:)

山系卡波M'wilder Coup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