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ite icon 山系卡波M'wilder Couple

【登山知識】什麼是高山症?如何預防高山症?

七彩湖

Knowledge.May.2021

Hello大家好,我們是山系卡波。一對喜愛戶外運動的情侶,也愛跟大家分享戶外的大小事,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《什麼是高山症?如何預防高山症?》 ,同時介紹3種不同症狀的高山症,分別是急性高山症、高海拔腦水腫、高海拔肺水腫。了解徵狀有助於未來在登山可以隨時判讀自己的身體狀況,做出正確的判斷。

本篇文章參考 給登山者必修的十堂課Heho健康 以及我們自身經驗,若有任何問題也可以在文章或社群上詢問唷。

【1秒鐘工商時間】文章開始前邀請各位讀者加入我們的社群頻道,給予我們創作鼓勵,謝謝!

v
點擊追蹤卡波 Instagram
v點擊訂閱卡波 Youtube 頻道
v點擊成為卡波LINE好友
v點擊加入卡波 Facebook 粉專

推薦文章:【登山知識】自組隊vs商業團哪個好?優缺點分析
推薦文章:【登山知識】登山常見的3種登山風險,迷途、墜谷、高山症。

什麼是高山症?

高山症常見於2500公尺以上,發病起因於登山身體無法適應高度,而引發的病症。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,發生高山症比例也就越高、越嚴重,這也是為什麼減緩高山症的方法是「下降高度」。

高山症的症狀常見的有暈眩、嘔吐、咳嗽、頭痛…等,這些症狀與感冒病症相似,加以爬山並不是天天都好天氣或是山屋很難抽,也因此許多山友們為了攻頂而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,堅持繼續上攀,便會導致憾事的發生。

高山症是許多新手們會擔憂、老手們會忽略的症狀,109年山域事故分析與統計中高山症的佔比為5%,排名排名第六名,連前五名都不到。其實高山症沒有想像中這麼的可怕,只要隨時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態都可以快速掌握及預防。

高山症以三高患者、心衰竭、肺功能不好的人是高危險群,其餘則是很看個人體質,運動頻率跟高山症其實沒有直接關係,並不會因為你平常比較常運動,高山症的可能性就降低喔。

以下跟大家分享三種高山症病症:

▲ 急性高山症(AMS)

急性高山症是最常見的高山症類型,通常在抵達高山後16-24小時出現明顯徵兆,這裡的高山指的是海拔2500以上的山岳。

急性高山症的症狀為頭痛、疲倦、噁心、嘔吐、食物不振、頭暈、失眠等。患者會先出現頭痛的症狀,但也有少部分患者不會頭痛。如果出現嘔吐就要注意,嘔吐是症狀惡化成高海拔腦水腫的重要指標

由於急性高山症始源於「血氧不足」,滿建議大家可以攜帶測心率的運動手錶,隨時觀察自己的心率,在這邊同步跟大家分享「最大心率」以及「最大運動心率」

最大心率 = 220-自己的年紀,最大心率代表的是「你現在這個年紀可以承受的每分鐘心跳次數」,若心跳超過最大心率可能會有生命危險。

最大運動心率 = 最大心率*0.7,最大運動心率代表的是「當你運動狀態,每分鐘心跳次數」,若超過這個數值會從有氧運動狀態轉變到無氧運動狀態,而登山運動從有氧轉為無氧,會急速的耗盡體能,是非常危險的。

隨時隨地的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態,無疑就是最可以降低自己性命風險的方式。

▲ 高海拔腦水腫(HACE)

少數的急性高山症會惡化成高海拔腦水腫,腦水腫的成因來自於缺氧造成腦部血管擴張,顱內壓力上升,液體跑出血管至腦組織所致,所以高海拔腦水腫伴隨著劇烈的頭痛,而行走的腳步搖晃不穩也是重要指標

若有相關症狀建議立即下降高度,否則24小時內足以致死。

▲高海拔肺水腫(HAPE)

高海拔肺水腫是致死率最高的高山症,由於低壓低氧的環境導致肺部氣體交換功能變差,進而引發咳嗽、心跳加速、呼吸困難等症狀。咳嗽一開始會是乾咳,漸進式的咳出一些血漬,即便休息一段時間,還是覺得很喘、心跳速度無法下降,也無法躺下休息。

有時候高海拔肺水腫會跳過急性高山症以及高海拔腦水腫的徵狀,直接單獨發作所以需要特別小心。

▲高山症如何預防?

①避免熬夜、感冒。熬夜或感冒會改變你的身體狀態,導致無法適應高海拔的高山環境。

②避免飲酒,喝酒反而會容易失溫。

③做好高度適應,上到3000海拔之前,最好可以在海拔2500左右的高度住宿一晚。

④爬升速度,爬升速度越緩慢越有辦法減緩高山症。

⑤補充水分,在登山過程中活動量大且呼吸快,水份流失增加,加上在高海拔「口渴感」會變得比較遲鈍,所以主動補充水份很重要。

⑥飲食注意,

⑦動作留心,

⑧預防性投藥,若有高山症用藥需求可找旅遊門診或家醫科諮詢,下方藥物資訊參考馬偕衛教資訊

目前被證實,對治療及預防高山症有效的藥物,包括丹木斯(Diamox, acetazolamide), 類固醇 (Dexamethasone), Nifedipine。

這裡的預防性投藥並不是鼓勵大家仰賴藥物,藥物都可能會有副作用,像丹木斯就可能會有頻尿、手麻腳麻等情況,這些都是正常的。以前我們會吃丹木斯是因為擔心有高山症,後來隨著越來越了解自己身體狀態、登山時依循自己的步調不急攀、日常的有氧訓練以及睡眠飽足感後,發現不一定要仰賴藥物,透過對自身的了解也能有效預防高山症。

▲高山症5大黃金定律

高山症有一個黃金定律,在面對高山症時這基礎的5點定律需要注意,可以預防最嚴重的憾事的發生。

①當有山友遇到高山症不必驚慌,但讓山友死於高山症是非常不智的。基本上若隨時觀察隊友或自身狀態,高山症的徵狀發現後即時處置,基本上不會有大礙。

②高海拔遇到任何病症都需要是假定高山症,直到我們可以證明是其他病症。

③千萬不要帶著急性高山症的症狀,持續攀升高度。曾聽過山友在攻頂前出現高山症症狀,包含頭痛、咳血..,但卻因為快抵達山頂而堅持攻頂,這個決定其實是將自己暴露在一個高危險的環境之中。

推薦大家去看電影 聖母峰,電影講述聖母峰改編至1996年的事故,講述因隊員高山症堅持攻頂、領隊判斷錯誤、以及其他外在因子,導致有許多山友們罹難,是一部執得省思的電影。

④如果症狀持續惡化,一定要立刻下降高度,下降高度是唯一可緩解高山症症狀的方式。

⑤千萬不要隨便將高山症患者單獨留下。

以上高山症的資訊希望有助於大家了解高山症的原因並加以預防,如果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至我們的粉絲專頁IG小盒子私訊我們,都會抽空立即回覆,若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分享並追蹤我們的社群頻道,給予創作鼓勵。

Exit mobile version